.
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篇龍應台女士的文章,讓我深有所感,
這是一篇講述世界公民意識的文章,刊載於2006/03/29出刊的天下雜誌,
全文請見此: 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fsj/3628276
.
全篇文章的關鍵重點,可以濃縮於下列二句話:1
.
「選一個議題,建立一套知識,加入一個組織,從這裡開始,你就會知
道,你可以做那一個黑暗房間裡的燭光。」
「有能力的人,請把你的燭光照得更遠。」
.
特別是第二句話,我深表讚同,
.
認識我的人也許知道,我在台灣大學的日文研究所中就讀,每天與許多相關論文奮戰,我特別感興趣的是關於日語教育的論文,我一直想找出最有效率的日文教學方式,活用於社會中,讓學術研究成為改善社會的力量之一。我也發表過一些關於學習外語的學術論文,但是同時間,也發現了許多問題。
.
我們在研究所裡所鑽研的學術理論,太過艱澀且複雜,鑽得太深了,很難真正應用於社會上,去幫助更多有志於學習日語及其他外語的人,我們將知識鑽得很深、想找尋地底深處的井水,但是卻忽略了眼前的遼闊大海。許多論文,真的只是論文,鎖在學術的象牙塔內、或是系館的倉庫中,其中包含了相當程度的學術理論和實務經驗,但是卻派不上用場。
.
詩人培根有一句話:”知識就是力量”,這句話絕對是錯的,知識要用出來才是力量,論文太艱澀難懂,我們就將它研究得更簡單,許多人認為研究生的工作,就是將簡單的東西研究成複雜的理論,然後寫成一篇篇高深的論文,事實上,研究所的任務,特別是語言教育,應該是將複雜的理論研究得更簡單,簡單到即使是外行人也能輕易吸收的程度。
.
簡單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,任何人都可以將簡單的東西變得複雜,但是要將複雜的東西變簡單,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。我們的專業是外語,很少人可以像我們一樣,這麼了解語言的結構文法、語言背後的歷史人文意涵,因此我們更加有義務,必須將我們所具有的知識,以及學術界的知識,以正確簡單易懂的方式,傳達給每個人知道。
.
因此我們設立了這個網站,將我們的專業語言知識,介紹給每一位有興趣的人知道。
.
「選一個議題,建立一套知識,加入一個組織,從這裡開始,你就會知道,你可以做那一個黑暗房間裡的燭光。」
.
也許不是最亮,但是我們也許可以做為第一盞照亮大家的燭光。
.
有能力的人,請把你的燭光照得更遠,照到學術殿堂所到不了的廣大社會之中。賺錢很快樂,不過真正快樂的,是發揮自己的影響力,去影響改善許許多多的人的生活。一定有人比我們更有能力、更有資源、更適合去做件事,但是真正想將這件事情做到好、做到極致的,可能全台灣只有我們而已,我相信這就是我們不同的地方。
.
儘管受到許多批評壓力,我們並不在意。我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們,但我們在乎自己怎麼看待這個世界,這是我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我深深相信,要推廣知識的最好方式,並不是撰寫學術論文,而是將自己的信仰做成產品,推向全世界,藉由網路,讓大家來評論是好是壞,我們所得到的並不是紙本上的成績,而是真實的人生體驗、社會評價、以及每位使用者的回饋。
.
或許有一天,會因為種種原因,不得不放棄某些產品、某些服務,但是我們永遠不會放棄我們的使命、不會放棄這個網站要追求偉大的夢想。我們想建立由年輕人創造、全台灣感到驕傲的網站,這是我的夢想,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夢想。
.
最後,引用龍應台女士的文章,做為這篇記事的總結。
你就是發熱的燭光
很多年輕人都想知道:What can I do?我能做什麼?你可以選擇一個打動
你的議題,去了解事實,建立知識,學習論辯和行動的技巧,在網路搜尋世
界上與它有關的組織,你去找一個基金會,成為它的志工,你去跟它做一個
連結,一扇一扇門就會打開,你就會慢慢摸索出一條路。
最後,我想送給大家兩句話:第一句是甘地所說的:「you must be the
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d.」,要改變世界,必須先改變自己
。
你不要抱怨,如果你覺得世界需要改善的話,不是等別人去做,而是你自己
;第二句話是甘迺迪所說的:「A nation is always on a race between
disaster and education.」做為一個國家,你只有兩種選擇,如果不要災
難,那只有一條路,就是教育,那是唯一能令國家向上的力量。
Filed under: 作者生活物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