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重點:
.
為什麼日文「です」「ます」中的假名「す」,
不發「SU」的音,而是發音成「S」呢?
日文中的母音無聲化
了解日文中的連音現象
..
.
聲音解說:
.
.
.
按此下載PDF講義檔(強力推薦!)
(開啟密碼:sonicjpn)
.
.
.
.
★ 基礎文法50單元+基礎發音13單元,全部收錄於「集大成教材」課程
(附完整教學影片+單字表+練習題和詳解+心智圖重點整理+限定特典)
專為初學者設計的自學課程,會五十音就能開始學,一次學到好!
▶ 課程資訊和試閱 請點這裡
.
(現在限時回饋中,註冊即可免費領取十門課程,即使不買課也建議先花1分鐘註冊喔)
.
.
.
..
講義本文:
.
母音無聲化(devoicing)為語言學名詞,是日語發音時的獨特現象。簡單來說,原本應該由聲帶振動發音的某些假名(通常為以「i」「u」發音結尾的假名)產生無聲化,發音時聲帶不振動,只發出氣音。經由這樣的發音方式,說話者可以不用將每個假名的發音都大聲唸出來,達到省力、方便發音的目的(特別是那些本來就不容易發音的字彙)。
例:「がくせい(学生)」「ひと(人)」「です」等等字彙
.
光靠文字並無法體會原始發音和母音無聲化的差異,請聆聽聲音檔,會更容易理解。
.
一般來說,對於日語學習者來說,並不需要過度矯正母音無聲化的發音。有二個原因,首先,母音無聲化是自然的發音習慣,像PTK法則一樣,以母音無聲化的方式來發音,會比較輕鬆省力,但功能僅止於此,其實並不會造成意思上的誤解。其次,日本各地都有其專屬的方言,許多方言中,也沒有母音無聲化的發音習慣,因此對於外國人來說,在初中級階段時不必硬性強求。
.
不過,即使不需過度矯正,仍然必須了解母音無聲化的原理,並經由日文聽說練習來實際體會。因為在標準日文發音(標準語)中,母音無聲化還是有相當重要性,雖然不會造成意思上誤解,不過仍然會讓聽者有「好像哪裡怪怪的」的感覺。整體來說,如果你屬於中上程度的日文學習者,想將自己的日文發音精準度由90%提升至95%,那麼這一部分將會相當重要。
.
如同PTK法則,母音無聲化的最有效率學習方法,也是「多聽多唸日文」。你可以針對下面所舉的例字進行發音,比較母音無聲化的不同之處,並且實際體會是不是變得比較好發音,進而讓身體自然熟悉發音規律。
.
容易產生母音無聲化的假名:
羅馬拼音以「i」「u」結尾的假名,例如「いきしちに、うくすつふ」等。
.
出現條件
.
母音無聲化出現條件,主要有以下二種
.
Ⅰ 以「i」「u」結尾的假名,後面接無聲子音時
.
例:
① 切手 → きって (kitte)
② 草 → くさ (kusa)
③ 進む → すすむ (susumu)
④ 捨てる → すてる (suteru)
.
⑤ 近い → ちかい (chikai)
⑥ 務める → つとめる (tsutomeru)
⑦ 人 → ひと (hito)
⑧ 太い → ふとい (futoi)
.
.
「無聲子音」概念可能不好懂,讓我們以「ひと(人)」這個字為例說明一下。
.
「ひと(人)」寫成羅馬拼音的形式為「hi to」,第二個假名「と」的第一個字母為「t」,當我們發音「t」的時候,聲帶不會震動,沒有真正的聲音(只有氣音),因此「t」被稱為「無聲子音」。像「s」「k」也是「無聲子音」。
.
在單字「ひと(人)」中,假名「ひ」的後面剛好接上「t」這個「無聲子音」,因此假名「ひ」也跟著入境隨俗無聲化、只發出氣音。
.
.
Ⅱ 句尾為「u」結尾的假名時
.
日文句尾出現的「です」「ます」,其中的假名「す」,我們習慣唸作「s」的發音,而不唸作「su」。這也是母音無聲化的一種形式。
.
例:
① です → de su → de su
② でございます → de go za i ma su
→ de go za i ma su
③ 行きます → i ki ma su → i ki ma su
.
.
.
.
.
Filed under: ⅱ 進階 N4 |